养老养生

“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来源:未知 阅读: 2021-03-14 01:39 我要评论



“妈!洗碗了!”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教授吃完饭后对自己80岁母亲说的话么? “世上怎么有这样的不孝子!” 事实并非如此,洗碗是教授每天给母亲“特地安排”的。

 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解释到:

“母亲即使老了,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到被需要,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

深以为然。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却矫枉过正。 把老人当成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轻人包办一切的“废物”,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满足生活物质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顺。 殊不知,这种“废物式”养老,其实是对老人生活的一种绑架。

真正的尊重,是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

 之前大连地铁上的“硬核老人”在朋友圈刷屏了。 一直以来,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座,都是达成共识的行为。 而76岁的刘增盛,却要与这个“习俗”对抗。 头发花白的他在地铁车厢里拉着扶手,斜挎布包,站的笔直。 在他的腰部,挂着一个LED显示牌,“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

刘增盛说,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身板硬朗的,80岁也可以不让座。 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轻人,也该给他们让座。 他做这件事,并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讲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传递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不需要被区别对待。

“废物式”养老,总把老人捆绑在世俗的偏见里,却忽略了他们的真实感受。 之前杭州一位“金牌红娘”金大姐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 六七十岁这一批老头老太太的婚恋事宜,她碰都不敢碰。 为什么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子女们普遍反对。 金大姐说,在她从业多年的“资料库”里,子女找过来帮父母找伴侣的,一个都没有, 反而是那些在父母明确表示再婚意愿之后,还坚决反对的子女,一抓一大把。 这无疑是老人们的一种悲哀。 有很多人,反对父母再婚的说辞之一,是: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谈什么感情,羞不羞? 可设身处地的想想,感情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个人不管到了多大年纪,渴望感情,依然是天性。 再者说,儿女们整天忙于工作,每天能真正抽出陪伴老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晚年的他们,需要陪伴,渴望追寻自己的幸福,做子女的又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呢?

《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意思是,真正的孝道,是让父母开心,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 真正的尊重,是用心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刻板印象去绑架老人,你口中所谓的“为他们好”,说不定会毁掉他们幸福的晚年。

废物式养老,是对老人最大的羞辱

 特蕾莎修女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 人年纪大了,最害怕的不是老去,而是老无所用。 对老人来说,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但只要自己还有用,还能发挥余热,生活就依然有奔头有意义。 生活中,很多儿女们都觉得,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就是让他们“享福”,什么也不让他们干。 可老人不是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废物。 你表现出来的“废物式”养老,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在年轻人的观念里,老人们总有种种不符合时代的缺点。 根据最新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有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




在这个逐渐网络化的时代里,没接触过网络,无疑意味着被时代所抛弃。 可真的是这些老人不愿意学么? 曾有一项老人学习智能化的调查表示:近八成老人愿意学,而九成以上年轻人不愿耐心教老人。

这就是现状。更可悲的是,当老人想要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却常常被看作“不省心”。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个片段: 一名少年站在高台上对自己的姥姥喊话:“姥姥你已经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了,你都70多岁了,能不能让我们省点心,别起早贪黑出去工作了?” 姥姥问他:“你觉得70岁的人应该做什么呀?” 少年说:“在家带娃、出门遛弯,实在不行搓个麻将跳个广场舞也挺好。”

老人在他们眼里,也就只能做这些事情了......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 可对这些被儿女当作废物的老人们来说,却是伴子如伴虎。 什么都不会的老人们,只能看着儿女的脸色过日子。 在儿女的嫌弃与不耐烦里,老人们活成了一只小心翼翼的刺猬。 电影《后来的我们》里有这么一幕: 父亲不会用新电视遥控器,便让儿子林见清教他。  一遍又一遍后,林见清不耐烦了,扔下遥控器冲父亲嚷嚷:“我都和你说了一百次了。” 父亲无奈握着遥控器:“算了,不学了。” 故事的最后,父亲去世了,到死也没学会怎么用新电视。 老人只是老了,他们并没有错,更不该像废物一样被“羞辱”。 子女们的不乐意、不耐烦,让老人们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这就是废物式养老的日常。 可他们的生活本不该这样。

不服老,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塞缪尔厄尔曼说:“岁月让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灵魂也会苍老。” 年龄老不是真的老,人真正的老,是服老。 废物式养老,剥夺了老人们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人不该活在年龄的枷锁里,老年人也可以是人群中最闪亮的星。 有一部公益短片《梦骑士》,影片里的主人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17位不老骑士。 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89岁,最小的72岁,平均年龄81岁。 而且其中有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听器、5位有高血压、8位有心脏疾病、每一位都有关节退化的毛病。 然而,他们却心怀梦想,环绕宝岛台湾历时13天,走过1139公里。 他们做到了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做到的事,这份勇气与对生命的热爱值得很多人学习。

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人老了依旧可以生机勃勃。 抖音上有位酷爷爷诺敏·何,他的生活让年轻人看了都非常羡慕。 因为他是坐在飞机上展示生活的。 他会驾驶飞机去看天鹅,会在草原上空飞翔,俯瞰到草原上的羊群时,会产生相当羊倌的念头。 会在沙漠上空飞行,一边给观众展示乌海市新修的黄河大坝,一边科普黄河水位变化后乌海湖形成的原因。 每个视频结束时,他都会喊一句“哈哈,我是诺敏·何”。 在他的声音里,你听不到沧桑,在他的视频里,你能看到生命的力量。

老年人的生活充满着无限可能,老人们也不该被世俗的偏见所捆绑。 朝气蓬勃的只能是年轻人么?人老了就应该死气沉沉么? 当然不! 身体可能会老去,但青春躁动的心却可以保持。 为什么要服老?

老年人照样可以活得异常精彩!

白居易有一首诗: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老年,只是一种年龄上的划分,并不是生活方式的界限。 3条建议,送给不愿被“废物式”养老绑架的老人们: 

1.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人老了真的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不尽然。年龄无法定义你,只有你自己可以! 

90岁的袁隆平,84岁的钟南山,依然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 沃克森夏安纳曾说: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一个人真正老去,不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而是因为他内心承认自己老了。 被局限的,从来都是思维,而不是年龄。

不管活到什么年纪,都要保持一份热爱;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

 2.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属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个体,不应该相互捆绑。 赵朴初先生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凡事都围着儿女转,不仅自己活的不舒心,有时还会惹儿女嫌弃。

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到老了也该拥有自己的人生,彼此成全,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属品。 

3.不要被“废物式”养老绑架 俞敏洪曾说:年龄越大的人越固执。 老人晚年要想幸福,离不开一个清醒、明事理的头脑。 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才是晚年幸福的保证。 孩子们忙于工作,你可以和志趣相投的老友们,开启抱团养老的同居生活。 觉得哪都不去没意思,你可以旅行养老,将以前想去的地方全部去个遍。 为什么非要在儿女养老里局限呢,靠自己也可以活出晚年的精彩。 愿老人们都能活出自我,追寻自由,拥有幸福的晚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