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新闻

毛戎先生笑谈华府京剧六十年之传奇故事

来源:未知 阅读: 2020-12-13 02:21 我要评论



策划:张明明   采访:张明明、周晓风    资料提供:毛戎、康世京    执笔:周晓风

毛先荣先生,笔名毛戎,少时即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锺。二十多年前年发起创办翰墨云山社、国际东亚书法教育学会,成立「毛戎画室」,招收华洋弟子;定期在全美中文教师协会年会等示范书法教学和书画展览,经常奔波于大华府地区多所大学、图书馆、美术馆以及政府机构做书画演讲,十分执着地在美国推广中华书画艺术和中华文化。在大华府地区,他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毛老师,是华府侨界颇具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和前辈。       




毛老师在工作室    摄影:康世京

毛戎先生在侨界赢得敬重还有另一个值得称道的贡献: 在大华府地区推广中国传统艺术——京剧。

毛老师对京剧的热爱始于父亲的啓蒙。他记得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台留声机。父亲购置了一些京剧唱片,有空就放着听上一段。旁听生毛老师亦听得入迷,常常随着留声机哼唱一段,久之亦能跟着唱片的旋律唱得有腔有调了。毛老师尤记得有年夏天,父亲回乡省亲。  晚餐后,家人在天井里乘凉,父亲就教毛老师学唱几段京剧和昆曲。不知不觉闲,喜爱京剧的种子就在毛老师心里驻扎下来了。在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毛老师一手提毛笔,一手摆造型,兢兢业业忙忙碌碌乐在其中。

一年前,张明明和我依约两次前往毛老师位于马州洛城大都会视觉艺术中心的工作室,听他畅谈六十年间华府京剧从无到有,起伏兴衰的故事。


话说从头

京剧大约起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此后徽剧融合了汉剧、昆曲、秦腔、京腔等,逐步演变成以西皮二黄为主的腔调,用胡琴(京胡、二胡)和锣、鼓等伴奏,唱腔、板眼互相配合的表演模式(简称皮黄),并形成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京剧形成后先流行于宫廷,后流传于市井。光绪、宣统年间,一些皮黄班陆续去上海发展。因京班所唱皮黄比之于上海本地戯(嘀嘟班,即后来的沪剧)更为动听,遂被沪人称之为"京调",以示区别。而后京班在上海梨园行“攻城略地”,逐一掌控,遂正式称京皮黄为"京戏",在沪上独占鳌头。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北京改名北平,京剧改称"平剧"。1949年国民政府迁都台北,平剧遂改名为“国剧”。1949年后大陆定都北京,复又改称其为京剧至今。

美国人第一次认识京剧是在1930年。是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带领剧团出访美国。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剧团先后在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城市上演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游园惊梦》、《御碑亭》、《金山寺》、《打渔杀家》、《木兰从军》、《天女散花》、《群英会》、《空城计》、《捉放曹》等二十余出剧目。随着这二十几出戏的轮番上演,梅兰芳的男旦写意表演艺术、《天女散花》中传统的长绸舞,在舞台上表演出云动、风动、花朵从天飞落的美妙意境,令美国人如痴如醉,完全忘记了经济大萧条的严酷现实。CHINESE OPERA   作爲一个名词开始出现于西方报端和民间。

当时美国盛行歌剧、话剧、杂剧。和歌剧不讲话、话剧不演唱、杂剧没情节相比,中国京剧集合了说、唱、演、舞、打等艺术手法,每一出戏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引起巨大轰动。日后百老汇歌舞剧兴起与此次巡演不无关系。




1930年,梅兰芳受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京剧在美国的兴起则和中国人移民美国密切相关。从民间的自误自乐到大使馆着力推动宣传,经历了六十年左右的光景。 毛老师参与期间约五十年。

华人最早在华盛顿地区定居的是广东人,缘起于19世纪美国修建横贯东西的大铁路。1869年,铁路竣工,华工就此失业。加之“排华风潮”侵袭,许多华人向东部城市躲避,寻找生机。1870年代末期,这中间有部分人落脚华盛顿地区。

据当时的报刊记载,1878年有华人在市场卖茶。1882年契亚(人名,广东话音译)在北国会街(North Capital Ave)开杂货铺。1889年有华人开多家洗衣店。1890年代,开始有了华人餐馆。1920年代以后,餐馆逐渐成爲华人主要的谋生手段。此外还有华人开裁缝店、药店等,提供华人各项生活所需。1940年代以后,开始有一些华人专业人士,如医师、会计师、律师开业。这些华人当时主要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大道及附近。

1891年,《华盛顿邮报》文章中提到华府唐人街。唐人街的华人以台山人最多。其中李姓占据第一,梅姓人口略少一些。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是非。商业利益纠纷、赌博、帮派地盘抢夺时有发生。对外还须面对美国人的歧视和欺压。华人社团应运而生。 1894年,【德昌宝号】老板李珠遒在他的店里成立美京中华公所,简称中华公所。1904年,有报纸提到广东人在华埠有洪门庙堂,也就是致公堂。1905年,最早的宗亲会所【李氏公所】成立。这些会馆以台山人爲主,成爲华人联络乡情、节日庆典、婚嫁丧仪、调解内外事务的最佳场所。流行于广东地区的粤剧,俗称大戏,也随着广东移民的迁移和诸多华人会所的依托,逐渐传到了北美,传到了华盛顿地区。(资料源自李易修《美京中华会馆研究》)

京戏在华盛顿地区出现,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

1949年大陆丕变,政权易帜,国民政府迁移台湾。旧体制下的各色人等纷纷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等地。还有一些正在美国留学、考察的人面对骤变,回  不了大陆的家,对隔海相望的台湾又知之甚少,毋有亲朋。前途茫茫。这一批人中的绝大多数就此选择留在美国自寻生路。

除了自己留下来的学生、学者外,华盛顿还有不少国民政府外派的公务人员及其家眷。驻美大使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卫生组织,还有附属于大使馆的军方采购团等。这些留学生、外派人员中有一些对京剧十分喜爱,学习、工作之余常常聚在一起,说京戏、唱京戏。京戏在相当程度上让他们觉得和故土的牵连依旧如昨。

岁月夭夭,不下几年,华人社区流转的不再仅仅是老广的大戏,京剧逐渐成了华人社区活动的主腔调越来越受欢迎。

京剧在华盛顿的流传,和中餐馆(广东餐馆除外)的兴盛及其对京剧的支持密不可分。中国人移民来美国,言语不通,大多先到中餐馆找事做。饭馆就此集中了大批人才。唱戏时的人力财力也多靠饭馆的支持。



华府第一家北方餐馆在CHEVY CHASE CIRCLE 附近,1947年开张,老板之一刘岳汉,人称Dr.刘。他是冯玉祥派来美国学习兽医的。一九四九年以后没有回去,留下来开餐馆爲生。

华府最有名的中餐馆是北京楼。店东之一陆传铭,上海人,随国民政府驻美大使来到华盛顿。任期结束后大使返回台湾, 新任大使有自己的厨师随从,陆厨便留下开餐馆。另一位店东姓曹,曾经在湖南谭延闓府上做过谭家厨师,厨艺精良,名声在外。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陆曹合作,从Connecticut Ave的第一家,到DC十三街、弗吉尼亚、白宫前门,前后开了四家北京楼。

京戏在华盛顿的流传,老一辈中张耀德贡献很大。他是中国麻疯病专家,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的。1948年被国民政府派到美国考察。1949年以后大陆回不去了,张耀德选择留下来。凭借着自己的专业学识,进美国国家卫生院工作。他是个戏迷,懂怎麽唱戯,也会唱很多老戏。像老戱《斩黄袍》、民国初年的文明戏《枪毙严瑞生》等,他都能朗朗上口。“这些老戯没人唱啦!”毛老师感叹道。此外国际货币基金会代表中国政府工作的顾翊群,国民政府军方采购团的李大为、蒋任同样功不可没。

李大为天津人,黄埔军校毕业,后赴美国军校读书。1948年由台湾到美国,入采购团,购置装甲兵战车。蒋任苏州人,空军方面采购人员。他们不仅是京剧戏迷,更是票友。经常和同好们聚在一起说戏、唱戏,自得其乐亦疗解乡愁。他们后来离开采购团,脱离大使馆。李大为在康涅狄格大道开了一家叫【皇后】的中餐馆,后来又陆续开了三家【皇后】。餐馆服务员中,不少是专业演员,过去曾在中国国剧戏班中献艺,一些老客人中也不乏票友。李大为和一群票友常常聚在自己的饭店里以唱戏为娱乐。     

随着外省人的餐馆一个一个开张,分走了不少广东餐馆的生意。双方纠纷渐渐多了起来。另外,外省人同样要对付美国人的各种刁难和寻衅滋事。  基于广东人有广东会馆,外省人亦依托中餐馆,成立自己的会所,取名燕江公所。北京为燕,南京为江。自此外省人有了自己共同的“家”,互相照应抱团取暖。刘岳汉爲人仗义,颇有侠士风范,带了一批兄弟打天下,成了华府地区的江湖大佬。燕江会馆的人开餐馆能生存下来,他的贡献很大。这是一段经营惨淡的历史。

燕江公所成立后,事凡各种华人的活动、节日庆典等等事项的商议、准备,让大家常常聚在一起,排戏、演戏逐渐成爲公所的主要活动,也逐渐集中了大批人才。同时唱戏时的人力财力多靠饭馆的支持。有人唱戏,有人学戯。生旦净末丑、文武场(乐队)都有人担当。

中国人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登台亮相开腔才是真过瘾!清唱不够郑重,全套行头披挂停当才对得起对京剧的敬仰和热爱。燕江公所遂向台湾一次订购了很多行头,包括《四郎探母》全本全套行头,即生旦净末丑、宫女等从头到脚、里外全套,什麽都有,连装戏服、道具的戏箱都有。

1961年5月20 日《燕江平剧研究社》演出《钓金龟》、《六月雪》。   照百来年的规矩,演戏就得有票房(汎指上演京戏的专门场所),大家共推世界银行的中国代表顾翊群做社长,票房的名字很响亮——中华票房。




燕江平剧社成立一周年公演节目单  资料提供:毛戎

那个时候。蒋任唱程派青衣;顾翊群的太太和吴大祯唱老生。后来演出程派名剧《贺后骂殿》。 由吴大祯演皇帝,蒋任饰演贺后。这是兄弟争夺皇位的故事。宋太宗杀兄宋太祖,夺位。宋太后姓贺,当殿骂宋太宗没有良心的故事。

中国人有个毛病,但凡组织都不能长久。中华票房不久后因排戏、争戏、争剧服而闹纠纷,到最后吵得不能唱戏了。进入60年代后,中华票房停摆了,戏不唱了,最后分家拆伙了,上演了一齣现实版的《贺后骂殿》。 

未完待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FAPAC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华裔   莫天成先生

    FAPAC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华裔 莫天成先生

    2020-11-04 06:30

  • 成为决策层一员远比游说更有效——给你一个支持关群杰先生的理由

    成为决策层一员远比游说更有效——给你一个支持关群杰先生的理由

    2020-03-18 18:26

  • 2020西北春晚 西北同乡会为吴世华先生贺八十五华诞

    2020西北春晚 西北同乡会为吴世华先生贺八十五华诞

    2020-03-18 07:09

  • 历史的墨痕 - 记王冀先生晚清以来珍藏字画展

    历史的墨痕 - 记王冀先生晚清以来珍藏字画展

    2019-10-02 20:1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