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一次难忘的华盛顿DC学习旅行

来源:未知 阅读: 2023-06-11 02:53 我要评论



一次难忘的华盛顿DC学习旅行,一个月前我参加的克利夫兰ICC-WIN 社团组织董事会成员Aklilu Demessie 先生邀请我去华盛顿DC参加他的原籍埃塞俄比亚侨民社团30周年庆活动,他说他邀请我去,也为我出了门票,我出于好奇决定去华盛顿DC旅行和学习,庆祝活动是5月28日。

5月27日早上4:45来到克里夫兰机场,一大早机场就很繁忙,非常顺利地抵达了华盛顿DC国际机场,也许是大,也许是周末人不多,我找Uber,一位中年服务人员问我去哪里,我想去看看博物馆,他说还是去坐地铁,果然花了$4.5就直到了,做Uber至少需要$45,我一出站口就看到英雄纪念碑,我拖着行李,因为不到10:00所有的博物馆都没有开门,我想慰劳一下自己,去找一家餐厅吃饭,果然找到一家Smith餐厅。

这家环境好服务好食物好的餐厅,一进门就有两瓶水一瓶白水一瓶气泡水,服务员告诉我,今天是周末,所以可以吃Branch免费酒水,服务非常好,中间只要你吃完就有人来收走空盘子,他们几乎也不说英文,用餐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享受还有一份尊重。到了11:00餐厅开始忙了,当我走进餐厅时,服务员就帮助我存放行李箱,同时也帮我手机充电,餐厅给我收据的同时也给了我一张这家餐厅的明信片,这真的是享受一流的服务。

华盛顿DC到处都是博物馆,但没有想到因为我有行李,博物馆不能进:女门警对我说:这里都是老的建筑,地面都是大理石的,所以你有轮子的箱子就更不能进了,我们也没有给顾客保管行李的服务,博物馆去不了我就去了图书馆了。

华盛顿DC公共图书馆有5层楼,屋顶还有绿色花园,图书信息设施完善,有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介绍展示,华盛顿DC的图书馆能感受到美国才两百多年历史的内涵。我在图书馆休息后参观了一下展示台,图书馆是一个最佳地方,只要你到一个新的地方,你想找什么就先到图书馆,那里给您提供一切您要的信息。

下午三点,我见了华人王导演,我俩有缘在艺术家赵琼为冷军办画展时相识于费城,她今天为生病的教授代课,课后我们相见在中国城门前。在等王导演时发生了两件事情:在中国城门下我看着一位老美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对来往的人说希望捐款 ,这份报纸一共16页,是社区报纸,做了20年,他告诉我报纸有困难,他们找了10多人在不同的地方要大家捐款,报纸上面出售$2,他还告诉我里面将有100个人,每个人都给钱,所以才能让报纸生存,我给他$10,看着来回的人基本上都给他钱,有的人也不要报纸就给他钱,我也开始想着伊利华报的命运。

还有我在中国城一家小餐厅WaSai吃了小笼包和馄炖,味道很好,亲眼看着他们拉面刀削面….饭店也很整洁干净,但是是需要自己排队自己拿食物包括到不同的调味料,没有任何服务,当午餐完了以后我看价格是跟我的早餐差不多的,我不知不觉就明白好的美国文化就是有良好服务,让人感到被尊重,因为有些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只能用心体会到。

王导演说要带我去Old Town Alexandria,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故乡,亚历山大港拥有 140 多个与美国第一任总统有关的地点,以及许多展示美国起源的私密博物馆。在一块很大的墙上,王导演给我介绍海报记载了亚历山大老城以南 9 英里处的乔治华盛顿弗农山,漫步于历史悠久的场地,仔细阅读这座城市从 18 世纪到现在的丰富历史,例如卡莱尔故居,曾经是亚历山大联合创始人约翰卡莱尔的家,以及亚历山大黑人历史博物馆,还详细介绍了这座城市强大的非洲裔,从南北战争到民权运动及以后的美国领导人。

感谢王导演的用心,走马观花,在湖边享受着人文与美景,王导演还给我买了冰淇淋,王导演是一位非常简单热爱生活的人,王导演为我想的非常周到,因为晚上我可以从老镇直接坐地铁就可以去见华盛顿DC美华商报创始人媒体人周续庚。

Old Town Alexandria城区是波托马克河滨水区亚历山大港最受欢迎的市中心和国家指定的历史街区。King Street Mile 和周围砖砌的人行道上布满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历史名胜和独立企业。老城区是亚历山大港的中心,距离华盛顿特区仅数分钟路程,被 Travel + Leisure 评选为 2022 年美国最佳城市之一和 Condé Nast Traveler。

我坐地铁在Rockville 下车,我已经看见林丽和她的先生杨少明,一位为迪拜总统做了18年私人医生的专家,还有她们二岁多的女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邀请,这次我将在他们家住3个晚上。

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林丽和她的杨少明先生也都认识周老师,今年周续庚先生88岁,还有比他小9岁的太太和美华报传媒的编辑Dong Hui,我们在周先生女儿的家,因为周老明天就要去北京,女儿送她上飞机,这是周先生疫情后第一次回国,非常感谢媒体前辈在明天就要上飞机还给我留下学习的时间。




晚上8点,我们大家围坐一起,周老师和太太回瞻他们走过的路,总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周续庚先生,58岁闯美国,周先生在国内从教中国古典文学30余年,到美国8年创办了3份中英文报刊!因为他知道他的读者需要,而周续庚的创造力和生命能量,使他在异国他乡不懈进取,开拓出一片人生新天地!

早在1993年,58岁的周续庚先生踏上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土地。他是来参加大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和夫人孩子们团聚的。三个月后,周先生即将返回北京,周太太好言劝说丈夫:“你一个人回去让人不放心,还是留下来,一家人在一起吧。”

全家人在美生活固然好,可让周先生犹疑的是:“留在美国不能没有事情做呀。”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周先生,学的是中国语言文学,又近花甲之年,恐怕很难找到对口的合适工作,那么还能做什么事情呢?这时,一群常来周家做客的大陆留学生给周先生出主意:“周先生,您是学文的,干脆办一份我们喜欢看的报纸吧。”

周先生在美的时间虽不长,但却切身感受到,海外的中文报刊奇缺,特别是报道大陆真实情况的信息更少。许多大陆留学生思乡心切,非常渴望了解来自祖国大陆的真实消息,就连周先生随身带来的一些国内的报刊杂志,也成了闻讯而来的留学生们的抢手货,在他们中间争相传看。

周先生想,既然大家这么迫切需要,我为何不尝试一下办报呢?让报纸这个媒体告诉海外华人一个真实的中国,

周先生第一份报纸取名《中华文萃》。

《中华文萃》创刊后,有留学生在网上发布了消息,这下可不得了,许多华人从世界各地打电话、发传真,纷纷想要看到这份报纸,并表示要为报纸尽份心力;西班牙的一位上海留学生,要做《中华文萃》的西班牙特约记者,美国每个州都有志愿者要做报纸的发行代理……

为了办这张报纸,周先生和全家付出了许多心血。“最困难时,没有资金,缺少人员,机器又出毛病。一家人甚至连参加医疗保险的钱都付不出,真好比走钢丝,是冒着风险干的。”周先生感慨地说。

为了这张报纸,在鲁道夫梅肯学院教授中文的周太太,不仅用自己的工资供应着全家人的生活,报纸初创时的经济亏损,还得靠她的工资积蓄来贴补;而大女儿为了帮助爸爸办报,放弃了直攻博士的深造机会,办报最忙时,又不得不辞去了报酬不错的公司职位,亲自开着没有上保险的车为报纸采访新闻、跑广告、搞派送,连13岁的小女儿也积极参与了报纸的录入排版。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3年多的苦拼,《中华文萃》报逐渐铺开了市场,在全美50个州发行,并且扩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经济效益也有所好转。

谈起创办报纸的艰辛与成功,周先生深有感慨:“办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把它当作赚钱邀名的工具,我们明白:办报有一种历史使命感的支撑,即使在最困难时都在想,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周先生很成功地创办第一份报纸,他又在1997年秋天,又一份名为《美华商报》中文报纸在美问世了。为了使报纸与华人社会更贴近,便于编辑发行,周氏父女特地把编辑部迁到了马里兰的大华埠地区,在这里租房办报。因为大华埠是华人最集中之地,聚居的华人大约有14万人。

媒体人就是一座驾起中美交流的桥,世界太小,周太太告诉我1982年她在匹兹堡住在盲人老师凯文家,她告诉我们盲人老师凯文的能力,我也补充凯文对中文的热爱和我5月7日去匹兹堡和凯文一起晚餐…

华盛顿DC一行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都怀着梦想来到美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同心致远合乐时光 中国科大华盛顿校友基金会即将举办新年圣诞嘉

    同心致远合乐时光 中国科大华盛顿校友基金会即将举办新年圣诞嘉

    2023-12-24 05:26

  • 旅美科技协会华盛顿分会(CAST-DC)30周年庆典成功举办

    旅美科技协会华盛顿分会(CAST-DC)30周年庆典成功举办

    2023-12-21 23:44

  • “继往开来 再创未来”旅美科技协会华盛顿分会三十周年庆典隆重

    “继往开来 再创未来”旅美科技协会华盛顿分会三十周年庆典隆重

    2023-12-21 23:33

  • 声韵圆满的合唱演绎 华盛顿音乐会合唱团2023年秋季音乐会观后感

    声韵圆满的合唱演绎 华盛顿音乐会合唱团2023年秋季音乐会观后感

    2023-12-10 00:49

网友点评